上海环交所赖晓明:着手准备全国碳市场扩容 预计明年会有新增行业参与市场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碳资讯

上海环交所赖晓明:着手准备全国碳市场扩容 预计明年会有新增行业参与市场

来源:碳汇环境科技TH 关键词:碳市场,碳交易 时间:2023-06-16 10:30

全国碳市场在2021年7月正式启动,已成为全球覆盖排放规模最大的碳市场。目前,全国碳市场的参与主体仅纳入2000多家发电企业,其他控排行业和非履约机构尚未进入。按照整体规划,除发电行业外,钢铁、石化等七个重点排放行业也将逐步纳入全国碳市场。

“按照积极稳妥推进的原则,在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下,我们目前已经着手准备全国碳市场扩容,预计明年会有新增行业参与市场。”6月12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在界面双碳峰会上表示。

  全国碳市场在2021年7月正式启动,已成为全球覆盖排放规模最大的碳市场。目前,全国碳市场的参与主体仅纳入2000多家发电企业,其他控排行业和非履约机构尚未进入。按照整体规划,除发电行业外,钢铁、石化等七个重点排放行业也将逐步纳入全国碳市场。

  赖晓明建议,在发展和完善碳交易二级市场的同时,稳步探索建立碳的一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按照国家控排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探索开展有偿分配。

  在他看来,价格是市场机制的核心要素,有效的碳价信号为市场主体进行投资收益预期、风险评估以及投资组合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在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碳市场形成清晰有效的碳价信号尤为重要。

  赖晓明同时建议,在完善碳现货市场的同时,适时开展掉期、远期和期货等碳衍生品交易,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多样化的交易工具,为投资人提供价格预期。

全国碳市场的建设历程

  “十二五”以来,我国逐步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

  从2011年起,我国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广东省、湖北省及深圳市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为建立全国碳市场探索积累经验。

  2017年,经国务院同意,《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印发实施,要求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上海牵头承担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建设和运维任务。

2018年以来,生态环境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坚持将全国碳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基本定位,坚持稳中求进,以搭建制度框架、夯实管理基础、提升数据质量为市场建设初期主要目标,扎实推进全国碳市场制度体系、基础设施、数据管理和能力建设等方面各项工作。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年度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5亿吨,一跃成为全球覆盖碳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

  2021年12月31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顺利结束,履约完成率为99.5%。

全国碳市场是怎么运行的?

  全国碳市场是通过市场机制控制碳排放的政策工具,是重点排放单位对国家分配的碳排放配额进行交易的市场。全国碳市场运行主要包括碳排放数据核算、报告与核查,配额分配与清缴,市场交易监管等环节。

全国碳市场运行机制

  1、碳排放数据核算、报告与核查

  纳入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需每年核算并报告上一年度碳排放相关数据,并接受政府组织开展的数据核查,核查结果作为重点排放单位配额分配和清缴的依据。

  2、配额分配

  国家在综合考虑重点排放单位生产排放需求、技术水平和国家减排需要的基础上,给予重点排放单位一定的碳排放配额,作为其获得的规定时期内排放额度,该额度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重点排放单位的实际排放需求。

  3、配额交易

  重点排放单位在获得配额后,可结合自身实际,通过碳市场对配额进行买卖。

  4、配额清缴与履约

  重点排放单位需在履约截止日期前,提交不少于自身排放量的配额用于履约。

全国碳市场运行支撑体系

  1、全国碳排放数据报送与监管系统

  数据报送与监管系统记录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相关数据。

  2、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

  注册登记系统记录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的持有、变更、清缴、注销等信息,并提供结算服务。

  3、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

  交易系统保障全国碳市场配额集中统一交易。

全国碳市场运行情况

  自2021年7月16日上线交易以来,截至2023年6月5日,全国碳市场共运行457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2.35亿吨,累计成交金额107.92亿元,每日收盘价在40-60元/吨之间波动,近一周收盘价在58元/吨左右。全国碳市场上线运行以来,市场运行平稳有序,交易价格稳中有升,主体有序参与交易,企业减排意识不断提高。

上一篇:从碳博会看懂碳中和“加减法” 下一篇: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为减排山西从2020年-2035年累计需要投入3万亿左右